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近邻不近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对青儿的思念,很快战胜了对老爹的恐惧。嘉贵甚至想,只要见到青儿,能说出憋了很久的心里话,哪怕挨顿暴揍也值啊!

    所以这天吃罢早饭,他碗一推,嘴一抹,就嚷嚷着回去。老两口看他执意要走,也不拦他。嘉贵撒着欢儿就跑了,吓得满院子鸡飞狗跳。

    身后,传来杨老太的笑骂:“慢点不行吗,小祖宗。我外孙子,真是姥姥家的狗。吃饱了,抬腿就走。”

    …………

    别看闻朱两家只一墙之隔,但平素并无太多走动。

    闻家有上百亩地,全租给佃户种。自家人不是在城里经商,就是吃手艺饭的,而且全读过书。手上时不沾土星的,所以眼光高,对庄户人自然看不上。

    青儿的祖父早年在京城,是绣花局的绣工,专门伺候宫里的。据说慈禧六十大寿,他没轮上绣龙袍,绣了一件万福万寿盘金龙马褂,很受老佛爷喜爱,特赐他个从八品的官位。

    她父亲闻天城,随父学艺多年,在前门外开了家绣庄。后因段祺瑞攻打张勋,绣庄在军乱中失火被烧。加之父母年事已高,便回了老家,在镇上盘了家店。

    自此,家道开始衰落。但气势犹在,外人看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村里人觉得闻家门槛高,谁家缺盐少醋,也不会向他家张口。赶上红白喜事,他家也很少随庄亲份子。

    可想而知,闻家的青砖大院,还真不是那么好进的。人家待人接物,不是压低你,是抬高你。高得让你自己都觉得,这不是因为你配这待遇,而是因为人家的身份教养使然。

    朱闻两家住街坊几十年,素无往来。

    而打破交往坚冰的,是两家的媳妇:冷氏和杨氏。

    青儿的母亲冷氏,芳名月梅,出身于中医世家,也是个识文断字的富家小姐。祖上曾入过太医院,与闻家算是门户相当。冷氏人如其名,生的花容月貌,为人谦和沉静,平素深居简出,很有少nǎinǎi的风范。村里人很多,都没见过她。

    两家开始走动,原于十多年前。那个chun天,村里麻疹肆虐,朱家仨小的同时染病。

    眼见着孩子烧得火炭一样,一个比一个烫手。把个当爹妈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老朱来回走溜儿,杨氏吧嗒吧嗒掉泪。

    附近十里八村看病,只有镇上老韩大夫一人。还四处出诊,半晌等不到人。

    老朱想套车去镇上,杨氏想到了青儿母亲,早听说她是懂医术的。人命关天,她顾不得许多,大不了就是碰壁。梳洗一下,换上件干净衣服,这才去敲闻家的门。

    开门的正是冷月梅,长得面如满月,白如凝脂。头发一丝不乱地盘于脑后,端庄而素雅。毕竟也是做母亲的人,听了杨氏的来意,只轻轻说了一句:“你等我一下。”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小布包,便随杨氏过来了。

    进门来,挨个拿过孩子的小胳膊,把了把脉,又翻眼皮看看眼底,安慰杨氏道:“别急,是出疹子。”抬头又对老朱说:“大哥你快去挖点车前草,哦,还有芦苇根。洗净了煎水给孩子喝,连喝三天,疹子表出来就好了。”

    老朱闻言,连忙答应了起身就走。

    “这些天,不要给孩子吃鱼虾,多吃清淡的。”

    交代完这些,从布包内拿出枚三棱银针。逐个捏住孩子的小手,在拇指和食指尖内侧刺破,挤出几滴血珠。抬头对杨氏笑了笑说:“别担心嫂子,很快就会好了。闺女叫什么?”

    “叫嘉惠”。

    “嗯,她稍微重点儿,不过放出点血好多了,别太着急。”

    说着话便起身告辞。杨氏自是感激不尽。临出门冷氏又说:“晚上我再过来看看,应该没什么大闪失,放心吧,嫂子。”

    没过几天,三个孩子果然都痊愈了。村里又陆续有新患儿出现。听说闻家媳妇会治这病,都巴巴跑来请她诊治。冷氏耐心地一一看过。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