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章 信马由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是,在“重农”的同时也不“抑商”。

    大宋的历任皇帝“每下诏书,必以劝农为先”,皇帝亲耕籍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朝廷设立了“劝农使”“劝农使副使”,赋予其促进农业生产的职责,经常刻印农书下发州县。

    韩伯龙经历的这几年,每到春天农事初兴之时,就会发现各级地方官员都要“出郊劝农”,携僚属到乡间地头,邀地方宗族长老宴饮,地方官员们还要按要求作《劝农文》,劝谕百姓尽心务农。

    不但如此,本朝君臣还将农田水利建设视为“命系于天”的工程,朝廷经常颁布这方面的诏令,在考核地方官员政绩时将此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神宗时期各地还设置了水利官,对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官员给予奖励。不到十年时间,全国就兴建了万余处水利工程。在朝廷和各级地方官员的共同努力下,宋朝成为中国古代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个鼎盛时期。

    韩伯龙在马上观望,满眼的春耕农忙景象,一派生机。更加使得他慨叹之余,多了对这时代与这时代人的情感。

    在韩伯龙印象之中,宋朝绝对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工商业尤其发达。那是因为朝廷在“重农”的同时并不“抑商”“贱商”,人们对从事商业基本不再抱有歧视感,很多人愿意去经商,通过商品交易或者从事手工业生产发家致富,出现了一个富有的商人群体。

    从韩伯龙看来,最了不起的创举是,宋朝放宽科举制的要求,商人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了。当然主要是因为商业繁荣,商业贸易成为朝廷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商人地位提高,朝廷开始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举考试。

    有了这样的大环境,大批具备文人和官员双重身份的士人也开始走进乡村,体验乡村生活,成为一道新景观,这一点,这从他们创作的大量田园诗中就能看出来。

    韩伯龙认为,宋代以前田园诗被写得最好且诗作较多的是陶渊明和王维,可他们留下的田园诗都只有三十首左右,而两宋的同类作品超过四千首,参与诗人不下五百人。

    想到这里,韩伯龙低声吟诵了苏东坡的诗:“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

    终于到达了一个集镇,这里的热闹程度虽然无法与汴梁附近的市镇相比,但是在这北方边地,也算是人烟阜盛之所了。

    韩伯龙很容易就找到了一处显眼的酒楼,这家酒楼还兼营旅店业务,这让他很觉得意外。

    的确,大宋的私营旅店业开始兴旺发达,不仅大城市里旅店林立,而且广大乡村也到处开设了旅店。甚至在宋人的诗文中,“村店”“野店”“郊店”“山店”以及“逆旅”等随处可见,宋仁宗时“朝廷发兵屯定州几六万人,皆寓居逆旅及民间”,显示出乡间旅店的巨大容纳能力。

    店小二热情地引着上楼,韩伯龙抬眼观望。只见这家店乌皮桌椅,尽列着瓦钵磁瓯;黄泥墙壁,都画着酒仙诗客。一条青旆舞寒风,两句诗词招过客。端的是:走骠骑闻香须驻马,使风帆知味也停舟。

    当他走到楼上之时,赫然听见一声惊呼。

    “怎么是你?”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