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章 NEW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又有了三位郡主。谁知临终前竟有个心愿不了。”

    听到此,贾母更是诧异,忙问道:“什么心愿未了?”

    辛嬷嬷倒也爽快,忙回道:“老太太,这正是我说的事儿啊。先王爷娶亲前,何尝没两个屋里人呢,就有一个叫筠笠的伺候王爷几年,谁知竟有了身孕。老太妃因先王爷定了亲,还未迎娶,不许屋里人生孩子。老太妃当年吃了侧妃多少亏,只怕算也算不明白了,皆因嫡子不长闹的。盖因如此,不许筠笠把孩子生下来。先王爷不敢违拗母妃的意思,只得将筠笠藏了起来,只瞒老太妃,说已将孩子打下胎去。”竟有这样的事儿,贾母纵是经过见过,也不免听住了。

    辛嬷嬷又说道:“后来筠笠在外头生了个女孩儿,先王爷想是个姑娘,想必先老太妃能接纳她。谁知老太妃不答应,若要接回她母女,须得成了亲方可。第二年先王爷便迎我们太妃进门了,谁知娶亲未满一月,筠笠母女竟无影无踪了。老王爷遍寻她母女不遇,心里不安了一世,直到临终前将寻女的遗愿托付给太妃。”

    “哎哟哟,竟有这样的事儿。如今你说是大喜事儿,可是寻着了?”贾母抿了口香茗说道。

    辛嬷嬷忙又上前屈膝一福,笑回道:“是啊,太妃遣我来,便是为着这事儿。都说八公府里,老太太福荫深厚,这事儿托老太太的福呢。我们太妃找了这么些年,谁成想竟在老太太跟前呢。”

    听见这话儿,贾母不免诧异,先王爷的遗女竟在她跟前?只是老太太一辈子见过经过的不知凡几,略想了想,竟也想出了头绪。昨儿听见说蓉儿媳妇往北静王府去了,况尤氏同辛嬷嬷一处来的,想必是她了。想到此,老太太露出了笑脸儿,说道:“让我老婆子猜猜,我跟前的孩子当中,就数蓉儿媳妇最出挑儿,想必是她?”

    “哎哟哟,还是老太太通透。”辛嬷嬷忙上前恭维道,贾母也不语,只笑而待她细说。

    辛嬷嬷又道:“想来都有一段缘分在里头。我们太妃自打遇着蓉大奶奶,真真是和了眼缘呐,欢喜的紧。老太太也是知道的,素日里总要使我们来接了去的会面。昨日打发人来接了去我们府里,因话说的投机,便留下住一日。晚间伺候大奶奶梳洗丫的头瞧见她腰上有个极像刺玫的胎记,因觉得新鲜,便在私下说了两句。偏巧叫太妃的丫头听见,伺候太妃卸头面时,当做故事儿说了。太妃听了呆了半日,连头面也顾不得了,忙亲去看她。太妃亲见了胎记,眼泪儿竟止不住。原来先王爷弥留时说了女儿的两样印记,一样是腰上刺玫形的胎记,一样是暖玉素纹镂雕蝴蝶,我们太妃再三问了,知道她自小随身佩着一枚玉素纹镂雕蝴蝶,和先王爷留下的画褶子上的一般无二。虽说记不得儿时的事儿,只知是营缮司郎中秦大人打养生堂抱养的,但千真万是先王爷的血脉呀。”

    听到此处,贾母面上浮出了喜色,这真是极好的事儿,贾府竟娶了北静王府的姑娘,大有裨益啊,遂笑道:“再想不到竟有这样的事儿,可见是先王庇佑,太妃心虔才寻的到。说起来,咱们两家竟成了亲家,老婆子心里欢喜呐。”贾母一面欢喜,一面一叠声使玻璃去寻凤姐来,既结了亲,该有的礼数少不得。

    辛嬷嬷知贾母欢喜,又要寻当家奶奶来,想必是要做礼数认亲,忙笑道:“老太太,这会子不用忙,我们太妃领着蓉大奶奶,哎哟哟,瞧我这张嘴儿。”

    辛嬷嬷自知失言,忙改口道:“这会子该称一声我们家姑奶奶了。我们太妃领着姑奶奶进宫了,说是先王爷当日同圣上言说此事,当日还是太子爷的圣上应允过,他日若寻着了,就讨个县主的名号。如今咱们王爷蒙圣恩加封为亲王,太妃进宫给姑奶奶讨名号去了。”先王爷同圣上的情分,一如今日大皇子同北静小王爷水溶一般,一处念书一同看花,又挨过刀光血影的日子,情谊自是深厚的。若没有先王爷,当今许就败在了那人手里,与大位失之交臂也未可知。故此当今圣上待北静王府优渥有加,小王爷加封为亲王,三个庶出姑娘皆封为郡主,可见不同一般。

    听闻此信,一屋子的都念佛,可真是天佑贾氏两府啊,闭门家中坐,天上掉下个郡主媳妇。邢夫人先给贾母道喜,又转向尤氏道:“可真是大喜啊,亏得你素日疼媳妇,不然这会子怎么样了呢?”

    见邢夫人打趣尤氏,贾母也笑道:“说的极是,亏得咱们素日疼她呢。论起来,她的行事为人,又长的那么个模样,怨不得人疼。”贾母因可卿孝顺又可人,素日里待她比凤姐都差不离。

    辛嬷嬷见说,忙上前笑道:“老太太偏疼侄孙媳妇,谁不知道呢。昨日我们太妃见姑奶奶佩着一枝嵌粉珠孔雀开屏正钗,说是老太太的给的。可见老太太疼惜姑奶奶,那正钗做的精巧细致,嵌着莲子大的粉珠子,如今竟难寻这样的好珠子,便是我们王府里也寻不出几样来。”

    辛嬷嬷话还未完,就见后头有人笑着进来:“嬷嬷说的再不错,老太太就是偏疼她,把我们看也不看。”辛嬷嬷是认得凤姐的,知她也是太妃素日惦记的人,又同可卿交好,忙屈□子施礼。

    凤姐进来,展颜笑道:“嬷嬷是太妃跟前的人,我们小辈哪里敢受礼。便是太妃不理论,老祖宗必饶不过我呢,还请嬷嬷坐下说话。”

    贾母见凤姐来了,笑的见牙不见眼,一指她笑道:“你这猴儿也不知收敛收敛,瞧哪日我得闲了,撕了你的八哥嘴儿。” 凤姐见贾母欢喜,上前笑道:“才听玻璃说了,不想竟有这样的缘分,恭喜老祖宗贺喜老祖宗。”又给尤氏道喜,做足了礼数儿。

    一时屋里热闹起来,人人都欢喜的笑颜绽开,贾母心头一扫王氏落下的阴霾。辛嬷嬷见话已说明,便要辞行回转,辞道:“太妃遣我来便是为这事儿,如今既都说明白了,可要向老太太告假了。太妃一早进宫去了,,想必午后便回府,府里出了这样的喜事儿,还要打点些琐事呢。我们太妃说了,还留姑奶奶在府里住几日,待圣上定夺了,少不得来认亲。”

    贾母知她是府里的大管事,上下都离不得的,也不强留,遂笑道:“知道你忙,也不虚留了。回去禀告太妃,府里上下都同感太妃的恩慈。我这里待圣上定夺了,少不得拜帖子请府上的老少来认亲。”贾母说罢,一面打发尤氏家去拾掇可卿的衣衫钗环,料想王府这会子现做衣衫也来不及,一面命凤姐预备下尺头和封好的银子赏给嬷嬷们,待预备齐全了又命人好生送辛嬷嬷等出府回转去。

    不过半日,阖府上下都知道了,贾母命尤氏重新给可卿置屋子,所用之物皆不同往。又命传贾蓉父子来,嘱咐了一车的话,再四的嘱咐贾蓉道:“眼瞧着你就成北静王府仪宾,往后更要通透安分些,夫妻和顺的过日子,我老婆子就安心了。”贾蓉父子一一答应了,偕尤氏家去各处排铺不提。

    这里凤姐亦领了差事来办,贾母吩咐她且暗暗预备下来日认亲的宴请,从席面到戏文、认亲的礼数和各人的礼,都不可潦草敷衍,细枝末节俱要周全的,不许一点点的错漏。

    凤姐领命家去,心中好不欢喜,皇贵太妃果真是疼惜可卿。可卿的父亲原是同当今圣上争夺皇位而败的,属忤逆株连九族的大罪,圣上默许可卿苟活于世,已属仁心开恩了,再想不到为了太妃的欢颜,竟从北静王府兜了那么个大圈子,可见用心至极。细细想来,果真是上上策,可卿的父亲是再没翻案的道理,自然是假称北静先王爷的遗女为好,如此一来名正言顺的得封郡主之位,少了许多的是非。

    凤姐回转到她的小院儿,先办王氏的事儿,因府中出了大喜事,眼瞧着人人都忙碌起来,没空儿理会王氏,不过打发几个婆子拾掇了屋子,上下洒扫了一回。这里又请李纨粗粗的排铺陈设了,也顾不上别的,只不缺衣少食便罢了。李纨因王氏一向待她不亲厚,面子上倒罢了,背地里时时咒骂她是克夫命,且从不看顾亲孙子贾兰,便草草的安插布置了屋子,在不多做他论。

    不过二日,王氏便搬离正屋,以养病为名住进了曲溪轩廊后的秋暮阁,薛家母女几次三番来探,小丫头们都挡驾在外,连柳云都没见着。

    作者有话要说:亲们,很感谢大家,鞠躬。这里小繁子和大家来掰一下古代银子的问题。。。俺看有些文写的,动辄嫁妆有几百万两的银子,女主出手就是十几二十万两,简直汗都滴下来了。。。。俺以明朝郡主为例粗粗算了一下,按照明朝的惯例,郡主禄八百石,明朝中期一两银子买米二石,也就素说八百石约折400两银子。看着是不太多,但其实古代的银子还是很有购买力的。

    咱们来换算一下啊,明朝的一石约153.5斤,即一两银子可以买约307斤米,现在的米价大约2元至3.5元,一般的米还是两块多一点(按照俺住的地界算哈,还是一般的米,好点的米就不够了),咱就算现在2元一斤的米价,307斤米需要614元人民币。以此可以得出明朝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614元人民币,400两就是245600元,差不多是25万左右,以郡主来说收入不算多了,但这也仅仅是人家的禄米一项而已,还有别的收入滴啊。

    所以啊,动辄几百万两的嫁妆哪儿来滴啊,穿越的姑凉动辄一年赚几十万两咋赚滴啊。其实清朝盛世的时候,国家年收入不过几千万两而已,我想皇帝嫁女儿也不会拿几百万两的银子陪嫁。嘿嘿,最近很较真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