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 京城一 崇祯和皇太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觉得可惜。”“可惜什么,一个谋反祸乱的罪臣有什么可惜?!”崇祯处在暴怒的边缘。“臣弟可惜的是这么好的一个将领没战死在战场,而死在朝廷奸臣之手。”周仁远好不畏惧地回答道。“什么?你说什么?死在奸臣之手?”崇祯吃惊地望着周仁远,“皇上,关于孙元化孙大人的罪名,臣弟有几个疑问,朝廷既然说他是谋反和祸乱,那他谋反和祸乱总有个目的吧,难道他是想去关外投降皇太极?”周仁远继续分析着,“好,就算是他想谋反,想去关外投降皇太极,那他怎么人留在登州,却只派了部将孔有德领着八百骑兵去辽东救援祖大寿呢,这合乎常理吗?皇上,您想想看登州可是距离辽东数百里之遥的啊?他为什么不亲自带这大军去辽东,骗过祖大寿直接投奔皇太极呢,说不定还可以抓住祖大寿向皇太极献礼呢,这岂不是最简单的方式?反过来说,他不是去投靠皇太极,那他谋反就是想推翻大明,自己做皇帝,可是他为什么看到孔有德,耿仲明反叛,自己又带兵去攻打他们呢?兵败被叛军俘虏后为何还要自杀呢?为何还有说服叛军后自己进京申辩受审?”崇祯听后顿时一片茫然,喃喃道:“这--这--但是这朝廷众臣都说他是祸乱之首。”“朝廷众臣?哼--说句皇上您不爱听的话,算了,臣弟不想弄个藩王干政的罪名,得罪了朝廷大臣们。”周仁远憋了憋气,闷声不说了。崇祯不乐意了,“你不是已经在衡州干政了吗?怎么,这个朝廷的政你就不敢干涉了?你就这点胆子?”“那皇上,臣弟就说了啊,大明朝如此多事之秋,朝廷大臣只知在朝堂之内空泛其谈,不知所云,看到哪个外系文臣武将在外取得点战功战绩,就开始眼红妒忌,挖空心思弹劾这些人,深怕有朝一日,这些人的官位将来会比他们高,得到皇上的宠信比他们多。孙元化是有错,但是他的错是错在信任了孔有德,耿仲明,最多算是个识人不明,督下不严之罪,而朝廷众臣在不明情况之下就开始妄加猜测,甚至可以说他们明知其中原委而故意歪曲事实来向皇上表明只有这朝堂之内的才是忠臣。”崇祯听了连忙摇手,“堂弟,你这是诛心之言,这不可能满朝文武都是道貌岸然之辈。”周仁远叹口气道“皇上,虽说这是诛心之言,有点太过,但确实是大实话,咱们的首辅温体仁温大人您信任的很吧。”“那是当然,温大人做了八年首辅,帮助朕处理朝廷政务很是勤勉。”崇祯答道。“是啊,八年首辅了,不过据臣弟所知,这大明自打有内阁开始,只有张居正和严嵩当过这么长的首辅。”周仁远低头像是自言自语。崇祯心里一震,好长时间才回过味来,张居正一代名相,严嵩,一代奸相,温体仁和张居正比算不得是名相,然道这堂弟暗含的意思是温体仁是和严嵩一样的奸相?不可能,严嵩贪污惊人,而温体仁清廉啊,从不受贿,当下笑道:“堂弟,你不会拿温首辅比作严嵩吧,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周仁远也笑了“那请问皇上,温大人八年首辅可曾提出过一条国策?向皇上建议过哪条治国之理念?”这一问把崇祯打击的够呛,他想起每天早朝,温体仁每次都是同样一句话“臣知道了,臣这就去办。”原来他只是朕的应声虫!可笑啊,可笑,我朱由检想重振河山,雄心勃勃,怎么会让一个应声虫呆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整整八年?这下崇祯有些心灰意冷,挥挥手低声说道:“堂弟,你先去后宫给皇后贵妃问安吧,朕有些事情要好好想想,好好想想。”周仁远从怀中掏出一份奏折,双手捧上,说道:“皇上,臣弟有份奏章还请皇上闲暇时能过目下,希望能对皇上有些帮助。”崇祯接过奏折,放在桌上点点头说了声:“知道了,你去吧。”周仁远跪了一下,“臣弟告退。”躬身退出乾清宫。

    就在周仁远和崇祯见面的当日,满清的都城盛京(沈阳)的宫殿里,马上五十岁的皇太极正在大殿和群臣商议着国事。皇太极面容清瘦,自从十三年前继承汗位,再到四年前改女真为满族登基称帝,女真族在他的带领下,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东讨朝鲜,西征蒙古,都臣服在他的脚下,现在只有南边的明朝还在顽强抵抗他的步伐。他选择大清这个国号是专门克制大明的,周易里说“明五行属火,而清五行属水”,水克火,天经地义,将来这大明也一定会臣服在他的脚下。他看了下大殿里的众位大臣贝勒,看到已经满头白发的汉官范文程,不免有些感动,吩咐边上的侍卫,“给范章京(相当于宰相)赐坐。”年迈的范文程鞠了个躬,“多谢皇上。”便坐了下来,其他的大臣贝勒看到此举不满地互相看了一眼,凭什么一个汉族官员能够深受大清两代帝王的宠信?就算范文程劳苦功高毕竟他是一名汉人。不满归不满,倒是没人敢吱声,现在是皇帝“南面独坐”,八王议政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当年的四大贝勒,除了皇太极做了皇帝,其余的二贝勒阿敏早就被幽禁,三贝勒莽古尔泰因为和皇太极发生口角,竟然拔刀相向,被革去一期职务,而大贝勒代善也被皇太极冠个贪财违法的罪名赋闲在家,不问朝政。可见皇太极的政治手段是如何高超了。皇太极见范文程坐下之后,开始了今天的议题:“众位大臣,贝勒,朕今日召你们前来是宣布一件事,朕准备在明年开春攻打明朝。”只听众人窃窃私语,交头接耳,朝班里走出一位年轻的亲王单膝跪地说道:“皇上有此雄心,臣多尔衮愿做先锋。”这时又有一名亲王跪地说道:“臣济尔哈朗也也愿做先锋。”皇太极哈哈一笑,赞许道:“二位亲王忠心可嘉,战功卓著,众位大臣,你们怎么看?”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坐不住了,怎么每次出征都是让这两个叔叔打头阵,自己的军事才能一直得不到体现,而且现在是敏感时期,就是关于太子立储的问题上,满清没有立长和立嫡之说,只有立贤一说。自己身为长子平时一直在主持户部的事情,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但是满清的大臣哪一个不是靠战功起家的,作为皇帝的长子,没有战功,只会文治那是会被人瞧不起的,怎么在将来争夺这太子之位。想到此处,便也出列说道:“父皇,儿臣愿意代替两位叔父作为先锋去攻打明朝。”皇太极看了一眼这个长子,眼里满是欣慰,说道:“豪格你有此心,朕是万分欣慰,但是你的户部可是比做先锋还要要紧,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已是入冬了,你要准备明年开春大军的粮草任务更加繁重,办好了,比作先锋功劳更大,范章京,朕说的对否?”皇太极目光转向了范文程,他知道豪格比较听范文程的话,豪格从懂事起就被皇太极安排在范文程身边学习儒学治国之念,他知道将来如能进入关内,治理一个国家靠的不再是武攻,而是文治。范文程坐在椅子上点点头“皇上所言极是。”豪格听皇太极和范文程这么一说,也不再表示异议,有点不甘心的退回朝班。“皇上,不知您这次进攻明朝的方向是哪里?难道还是锦州?”范文程问道。皇太极猛地站起身来,高声说道:“对,还是锦州,锦州这个咽喉已经挡住我大清的铁骑数十年,不拿下锦州我大清就是被捆住了手脚,怎么还能踏平明朝?”这时有个后宫的宫女来到皇太极身边低耳说了几句,皇太极一阵眩晕,“啊--宸妃又吐血了---?”急急忙忙散了朝会,向后宫奔去---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