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9章 青牛石砚 蜜蜡古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看到青牛砚的瞬间,楚云秋的目光不由闪烁起赖,他不知道杜老是怎么得到的青牛砚,但是青牛砚对他来说确实有着无可匹敌的吸引力,而且还是致命的。

    本来不想收下的楚云秋,这个时候犹豫了。

    他虽然对青牛砚不是很了解,但是对于“一石三砚”中的千金猴王砚却十分地了解,无论是在书籍上面,还是在电视节目中,千金猴王砚都当做一个典型的代表。

    被大肆地报道。

    据传闻,千金猴王砚为长方体,扁状,以名贵的端溪老坑大西洞石雕成,石色紫蓝稍带青苍,石质致密、坚实、细腻,嫩如小儿肌肤,有鱼脑冻、火捺、青花与金线等石品。砚堂有天然鱼脑冻形似猕猴,并有胭脂火捺环绕四周,在火捺的烘托下,猕猴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砚额、砚唇、砚背、砚侧均以薄意、浅雕手法,因材施艺、精雕出崇山峻岭、流泉飞瀑,桃树硕实等纹饰。砚两侧刻隶书铭,右侧铭:“千金猴王砚,光绪壬辰,禺山何氏闲叟珍藏”,左侧铭:“郭兰祥作砚,项信南刊字”。

    而将千金猴王砚发现的是华夏有名的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和古文物研究专家商承祚,曾经在抗战时期,冒着战火抢救文物,其中包括一面珍贵的战国古铜镜。

    商承祚见到千金猴王砚之后,拿着砚台反复观看,并且还告诉店主,这砚台名叫千金猴王砚,大有来头,与华夏的历史名人张之洞有关。

    传闻,清朝光绪年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主持在粤东开发砚台。

    在肇庆斧柯山以及北岭一带,方圆近百平方公里内,分布着数十处砚坑,着名的端石就产自这些坑洞,其中“老坑”出产的砚石最为名贵,细腻娇嫩、致密坚实,发墨效果好,磨出的墨细腻油润,不易干涸,深得历代文人和帝王将相的喜爱。

    传说用端砚磨出来的墨汁“隆冬不冰”,写在纸上的字“虫蚁不蛀”。

    古时在老坑采石十分艰辛,坑洞在水下,长约八十多米,在冬天枯水季节,几十人下到洞里,隔一米坐一人,排成一列,用陶罐把洞内的积水一罐一罐淘出去,即使昼夜不停,也要耗时一两个月,等到洞内没有积水后才能采石。老坑洞内最高只有一米左右,砚工要冒着塌方的危险,弯着身子进入,拿坑内的西洞来说,只能容纳四个人,两个人开凿,必须弯着腰或者仰着,另两个拿着灯火的人必须躺下,即使坐着的高度也没有。由于老坑石弥足珍贵,一度成为贡品进献朝廷,所以古时老坑一直是由官府管辖,有专人把守,石工们进洞采石,必须裸体,一是因为洞内潮湿,二是避免石工偷藏端石。为了保护砚石资源,历史上曾多次封坑禁采,封坑时间并不固定,重新开采也不定时。

    张之洞特别钟爱广东的端砚,他命手下的幕僚何蓬洲负责组织开坑挖石造砚台。当时的挖掘工作非常艰苦,在江边的悬崖峭壁下挖洞开采,每采到好端石,何蓬洲便令工匠制成好砚送给张之洞。这一日,何蓬洲来坑地视察,这时有人来报,说挖到了三块上好的砚石。何蓬洲闻迅二话没说,就直奔老坑,只见端石上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