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 秀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上更没准备充分。可要是留在澄州,他又能干什么?

    老太太听到琴声,以为莫钟书压力太大,担心他明日会怯场,把他叫过去轻言细语地嘱咐了一番,又说便是考不上也不打紧,左右他年纪还小,大不了多考几次,旁人考到七老八十头发花白的都有云云。

    莫钟书也懒得解释,由着她误会。

    第二天清早离家的时候还是天高云淡朝阳灿烂,不想六月天孩子脸,走到半路上竟突然就下起暴雨来,大雨只下了一炷香的时间,到考场的时候又是艳阳高照了。好在莫钟书是坐着马车去的,身上一点没湿。

    有不少考生是自己步行来的,没带雨具,淋得浑身湿透,却又不舍得放弃考试,穿着湿嗒嗒的衣服就进了考场。

    前来考试的童生纷纷从他马车前经过,有年轻的,也有年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褴褛破烂的。尤其惹人注目的一个老童生,面黄肌瘦,花白胡须,洗得泛白的麻布直裰因为被雨水淋湿了,紧贴在干瘪老迈的肌体上,看着就让人觉得寒碜心酸。

    莫钟书因为莫钟宝没通过府试,对这次的院试倒不在乎了,就在马车上看着络绎前来的考生百态,一边联想《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很是自得其乐,直到考场快要关门时他才施施然跳下马车走进去。

    学道三炮升堂,开始点名归号,莫钟书进入独人独间的考棚,做了文章,又等着放到三四牌才交卷出去。

    回到莫府后,莫钟书一如既往地沉默寡言,除了吃喝就不怎么开口。老太太见他那副神情,以为他考得不好,又东拉西扯找了好些话来安慰他。

    莫钟书一笑了之。其实他一点也不担心。他出场后已把考卷默写出来,交给齐成章和王夫子阅过,他们俩都说这样的考卷是必中的,王夫子还说要把这卷子留下来给后面的学子们作范文。他们经验丰富,既然说了自己能考中那秀才相公的帽子就一定跑不掉了。

    等待放榜的日子里,莫荣添和老太太都等得心焦,听见喜鹊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叫声就眉开眼笑,一见到乌鸦的影儿叫人快拿竹竿去赶得远远的。

    相比之下,莫钟书这个当事人却象个没事儿人一般,每天跑去阿贵开的面馆里帮忙。

    莫钟书的小厮阿贵,原是个情种。早在几年前,他年纪不大还能在内院行走的时候,看到几个大丫鬟在欺负一个小丫鬟,一时同情心大发,上前帮忙赶跑了那几个大丫鬟,又求莫钟书出面把那小丫鬟调到致远轩,一路对那小丫鬟照顾多多,最终在两年前娶了那个小丫鬟。

    有一天,阿贵和二柱吹嘘说他媳妇做得一手好面食,面条饺子馄炖样样在行。

    他是说者无心,旁边的莫钟书却是听者有意,当时他正在为怎么安排刚刚退学的苏直发愁,闻言就让阿贵去租了个店面开了个小面馆。阿贵的媳妇是面馆的大厨,阿贵负责采买算帐,跑堂的则是苏直。

    面馆开在一条斜街上,因为紧邻着澄州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东风路,人流量倒也不小,面馆的左右也差不多都是卖吃食的店铺。他们的面馆虽然只有一间小门面,里面勉强摆下四张桌子,可是人来人往一直就没哪张桌子空下来过。

    莫钟书心中满意,他是个只负责提供资金的甩手掌柜,一切都是阿贵夫妻带着苏直打理的。既然他们能干,他就要尽力给他们一个更大的舞台。

    以前的县试与府试,成绩都出来得很快,可这次院试,等了足足有一个多月也未见结果。莫钟书自己一派镇定,却急坏了莫荣添,托了许多关系去学政那里探听消息,第二日有话传来,说是莫钟书考中了廪生。

    莫荣添半信半疑。莫钟书虽然自幼聪慧素有才名,可是毕竟才十三岁,真的能考中廪生吗?不会是传消息的人有意戏耍他吧?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官府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官府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莫荣添在生意场上锱铢必较,但对于儿子们真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一个儿子能考中附生,他就心满意足了。

    突然听说小儿子竟然有可能考中廪生,莫荣添倒比前些天更不能淡定了,每天一睁眼就派人去打听放榜了没有,外出查账和巡视店铺时也心不在焉,有时掌柜的跟他说了半天他还搞不清状况。如此这般煎熬了足足三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