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665 心事(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根据比例,由各省布政使推荐,内阁考核和立法院的投票,以票数多者每省选出两人作为立法院的委员。任期同样为四年,不得连任两届。

    这样以来,立法院扩充至一百一十六人,方孝孺由于提前的介入,还是占有很大优势的。正在感到欣慰的同时,朱标又做出了一个决定,海外各藩王的成年王子,作为免考察人员,也加入到立法院的序列中来。

    这样,又多了十一个席位,成为了一百二十七人的立法院团队,仗着自己的威望,朱标强行通过了这个决议,并且为了作为试验立法院工作流程,朱标自己一下子提交了诸多法案,交与内阁观摩后,然后提交立法院通过。

    其中有:

    《置制工商联合会案》:设“大明工商联合会”,作为统筹商业的额外机构,大力发展对外商业,此机关除了研究商业的方案、规划财政改革外,亦规范行业自律,并将从中抽取所谓的红顶商人给予爵位鼓励,作为参选下一届立法委员的条件之一。

    《方田均税案》从景泰二十七开始执行,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的固定时间举办土地丈量,“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

    《借贷法案》规定各府县民户或者是商户,可以由大明通商银行借贷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做本。按照其在当地的信誉程度鼓励其种田或者是经商,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借贷者再按规定的利率还粮钱。

    《募役法案》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在税赋中扣除。但是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称为“助役钱”。

    《兵役法案》整顿现有军户,改革军户制为义务兵制,废除军户之说。规定但凡年满十六岁的。无论家族身世,都有向朝廷表示忠心的义务,至四十五岁止。服役期限战时为五年。平时为三年。退役后,返回原籍登记造册。转为预备役,地方官府负责定期召集操练,但是不能在农忙时进行,给予一定的补贴。

    《军工部设立法案》重新建立军工基地。特别是在太湖中洞庭东、西二山设立军工基地。在工部外设军工监,负责监督制造武器;并且招募工匠,致力改良武器。

    ........等等诸多法案,其中牵涉了个地方的利益所在,内阁备案后,交与立法院讨论,必须有超过七成的人通过,然后将通过的法案报于皇帝签署执行。

    朱标这也是无奈之举,快六十岁的年纪了。必须要加快步伐,从前顾虑过的多种因素也要强制实行,因为在自己约束下的阵痛。远远要比自己死后,儿子在儒家的操纵下进行的阵痛要好的多。

    他看出了儒家派系的争斗,也很清楚这些人争斗的后果,所以他不允许自己所改变的世界再回到原来的轨迹上。

    而且朱标也明白,正是自己的改变,造就了当今如此庞大的国家机器。可能终自己一生,也无法彻底的看出隐患。但是隐患的确是存在的,只是现在一直淹没在前进的步伐之中,一旦步伐停滞,或者遇见自己的子孙有了守成的打算,那么所有的隐患都会显示出来,一下子击溃整个体系。

    不过皇帝的这次明显下放权力,也落入到了很多人的眼里。

    之前,皇上成立内阁,由内阁主理三司六部的日常事务,大家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是毕竟皇帝每天还是会处理大量的国事,内阁不过是将各处的奏折筛选过一遍后,选择出必须皇帝签署的部分,那等于减轻了皇帝的负担,再加上有层层监督,内阁之内要有表决的通过,才能觉得那些奏折是由皇帝决定,那些奏折由内阁自行处理。

    那样的话,天下还是儒家的天下,还是皇上的天下,但是这次立法院的成立,每个人都有些不安起来,原来的八十六个委员还好说些,都是一些致仕的官员和当代大儒担当,大家虽然政见不同,但都是读书人,还算可以。

    而由藩王长子作为委员,那是皇帝为了安抚藩王,增加皇权,也无可厚非。可是各省选择出来的那些委员就不好说了,三十人之中,大部分身后都有商人的背影,或多或少的有些牵连。

    虽然占得比例较少,但是让读书人和这些人坐在一起议事,那就有待商榷了,心里那种别扭就不要提了,反正是浑身上下不自在。

    四年一届,原来以致仕官员为主的委员肯定会有离开的,若是皇上还以此为依据添补委员的话,久而久之,那不是立法院充满了一股铜臭味吗?

    从立法院的职责上可以看出,立法院有左右朝政的能力,虽然暂时没有显现,但是以众人的政治眼光来看,肯定有左右朝政的能力,比如说国家开支预算,立法院不通过,内阁和户部就要不断的去迎合立法院的步调来调整,因为皇帝说了,立法院不通过的议案,皇上不会批复的,哪怕就是紫禁城的修复,也不会批复。

    换而言之,就拿储君之位来说,如果立法院通过另立储君的议案,皇上也会批复。那天下不大乱了吗?

    而有些人认为,如果皇上有意换储君,但是立法院不通过,皇上也是无可奈何了。

    立法院是把双刃剑,就看拿在谁手中,但是皇上却好似无意去握剑柄,因为皇上在立法院成立伊始,就宣布,他每年只有一次可以驳回已经通过议案的机会,金口玉言一旦说出,很难更改的。

    而此时。无论是方孝孺,还是解缙、杨杰等人,都把眼光钉在立法院的席位上来。一百二十七个席位,十一个席位属于藩王世子的,谁也不敢去动,因为都默认那是皇帝的力量。

    而其余的一百一十六个席位中的委员们,立即成了天下炙手可热的人物,《大明周报》连续数天,对于每个委员的详细情况给予了报道。除了各方的力量之外。剩余的无派系人物成了大家争取的对象。

    谁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个结果,原来令人不屑一顾的司法部成员。现在的风头却比六部尚书还要引人注目。

    在大明立法院成立不过一年的时候,朱标知道肯定会遭受到很大的阻力,要不是自己的强势,根本没有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达成目标。但是现在大臣们都是在自己的鼻息下小心翼翼的遵从,一旦自己震慑不住了怎么办。

    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已经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就比如说历朝各代重农轻商的观念,再加上商人逐利时的不择手段。不光是士大夫阶层对其有些轻视,就算是寻常百姓家也不见得对其有什么好感,个别乐善好施的除外,就连商贾本身估计也有些轻视自己了。要不然,就不会在永嘉学派的支持下。拼命的寻求政治途径。

    寻求政治途径的原因,就是源于自己的自卑,想光宗耀祖。想直起腰板做人。

    现在朱标给了他们这个机会,看见一点曙光,商贾们肯定就犹如饿狼出来觅食一般,绿油油的眼珠不断的寻求着猎物,企图找到果腹之物,当然。不是真正的果腹之物,而是满足他们已经没有很久的自尊心。

    而士大夫阶层肯定也不会让这些满身铜臭味的商贾和自己平起平坐。一方是高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