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二十七章 剧本没有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而且,在正德的心目中,刘健刘阁即便话不多,却是个道德大家。言必谈孔孟,口必言君子之道。

    在教导他怎么做一个合格皇帝时说得最的的就是“仁宽恕之道”“为人君者,即便使出雷霆手段,也得怀一颗菩萨心肠”“做皇帝的,虽说雷霆雨露皆是天恩,但处罚臣子的时候,还是要先将道理说通,不能不教而诛。”

    一个宽厚威严的长者形象已经深入正德皇帝心中。

    却不想,刘阁老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刘瑾八人的性命。

    正德皇帝已经被彻底吓住了,刘健的形象已经在他心中彻底崩塌了,变成了怒目金刚。在意识到刘首辅代表的是整个文官集团的力量之后,正德只能派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岳出马同内阁谈判,问刘健此事究竟要如何才能了解。

    之所以派出王岳,那是因为如今的司礼监只有王岳不属于东宫旧人,能够被他们接受。而其他人,即便是同刘瑾势成水火的张永也被归类进了八虎,属于文官们必须杀掉的对象。

    内阁的态度非常强硬,必须杀掉八虎,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正德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正德皇帝还不死心,又派人去确认,得到的也是同样的答复。

    刘瑾等人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往日大权独揽的刘公公知道事情不好,索性也不要脸面了,亲自跑去找内阁三老,提出,自己愿意交权离开北京去南京做镇守太监。

    明朝实行两京制,中央机构设在北京,但在南京依旧留有一套完整的政府机构。不过,派去南京的的官员多半是已经到了退休年纪,或者在政治斗争中失势之人。说穿了,那地方就是用来养老的。

    刘瑾本就是草包一个,见自己已经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也是彷徨无计。这个时候,他也只能投降,希望能够保住一条小命。

    毫无意外,刘瑾的投降输诚被内阁拒绝了。

    刘公公等人只能痛哭流涕地赶回宫去,求正德皇帝帮忙。

    可正德皇帝这也是第一次监视到文官的厉害,早就怕了,哪里还能想出法子来,只能再次派人去向刘健求情。说刘瑾毕竟是他的大伴,皇帝从小就被他服侍长大。人非草木,怎能无情。

    朕视阁老们为师,视刘伴为友。人是要将感情的,如果不能善待身边人,朕又怎么能善待天下人。一个没有慈悲心的人,又如何能够做一个合格的皇帝。

    阁老们以前不是常在朕面前说仁恕之道吗,希望阁老看到往日的情分上,饶刘伴他们一命,让他们去南京养老吧!

    这话已经说得很是可怜了,不用问,皇帝已经彻底投降了。

    刘健能够做到首辅的位置上,什么风浪没见过,自然知道只差一步就能获取最后的胜利。这一两年,内阁被司礼监打压的历来,已经彻底沦落为一个秘书机构。这事关系到文官集团和阉党的权力斗争,可讲不得人情。

    就断然拒绝了皇帝,说必须杀掉刘瑾等人,还大明朝一片晴天。

    不过,内阁三老中,李东阳的态度却有些变化,说八虎毕竟是皇帝的最最亲近之人,只需将他们赶出朝廷就可以了,又何必要将事情做绝。

    李东阳做为内阁中的“断”“言”“谋”中的“谋”看问题的角度和文官们不太一样,他个人觉得,正德皇帝性格很刚烈有的时候甚至有些偏激。说穿了,也就是个中二青年。对这样的君主,你只能引导,随着他进一天天成熟起来,意识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自然会走上正轨。

    如果一来就杀掉他身边的太监,只怕会激怒正德皇帝。以天子的性格,心中对文官怕是要大生恶感,将来,皇帝和大臣们不和,这大明朝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模样。

    但李东阳的意见却被大家否决了,为了加上最后一把火,刘健又将目光盯上了王岳。

    通过这几次与王公公的接触,刘阁老敏锐的觉察到王岳对刘瑾的羡慕嫉妒恨。

    王岳乃是弘治朝时的老宦官,在正德登基前才改庭易帜加入到东宫阵营。

    在东宫旧人看来,这就是个外人,而且是个反骨仔,不值得信任。

    正德登基之后,为了酬功,王岳入了司礼监做了秉笔太监。这又引起了大家的不快,东宫那么多旧人,好多人服侍皇帝十多年,可最后却是这么一个新人做了内相,这不公平。

    因此,在司礼监中,王岳在几个秉笔中排名最后。平日间也很是孤立,别说批红大权,连参与政务的机会也没有。

    好不容易做了秉笔,换谁也不可能甘心就这么憋屈下去。

    王岳之所以没权,说穿了就是背后没人。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